現在的新型水泥生產線基本都裝備了生產自動化中控系統,各種工藝數據包括給料量都清晰反映在電腦畫面上,很容易造成錯覺,以為已足夠準確了。
其實不然,特別在回轉窯系統中關鍵的粉料定量給料方面,由于粉體的物理流動性易受多種客觀因素影響而呈現大垮度的變化,使其在卸料、給料、計量三大環節的現場技術處理難度都很大,普通裝備不但計量的數據真實穩定性差,更要命的是給料控制特性差。
如旋窯燒成的生料煤粉喂料環節,除去斷料沖料等破壞性失控情況不算,真正符合工藝設計要求的準確穩定給料也幾乎不可能。而水泥磨機給料環節的精確控制也將帶來效率上的提升,值得注意。
實際上,整個水泥行業粉體精確定量給料方面普遍存在嚴重問題,無論在核心的燒成工藝還是關鍵的制成配兌工藝,正常自動化運行者能實現±5%精度 以內持續穩定控制已屬不錯,不少企業的粉體定量自動化系統已帶病運行或已改用手動操作,而其控制精度一般大于±10%。如此大幅的流量波動性肯定對工藝質 量與效率有極大的損害。
如果控制精度改進到±2%或更高,將給我們挽回來多大損失?這有可能帶來工藝原藏價值的釋放,對這個機會的價值認識,人們大都習慣于定性感覺的模糊認知,卻缺乏對定量分析計算的執著追尋。